专题报道|   图片新闻|    编读往来|   网上报名|    证书查询|
| 关于协会 | 最新动态 | 幼教新闻 | 幼教人物 | 资深专家 | 课题研究 | 认证项目 | 下属单位 | 童心探秘 | 海外幼教 | 入会申请 | 文档资料 | 投稿专区 |
  发表日期:2010年12月8日  共浏览3074 次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从孩子的角度看事情

    离园前,我组织孩子听录音故事。没过多久后面的孩子就坐不住了。有的嘻嘻哈哈,有的窃窃私语。我连喊了几遍“请安静”后,情况有所改变,但过不了两分钟,他们又开始闹腾起来了。
这时,我特别恼火,不明白这么好听的故事孩子们却不喜欢听,不明白为什么孩子们坐在一块总有说不完的话。为了让孩子们安静下来听故事,我决定教育一下几个比较“闹”的孩子,以起警示作用。
    我环视了一下,看见较远的那组孩子居然手拉手说说笑笑的,我便径直朝他们走了过去。当我走近时,呈现在我面前的是一张张胆怯的脸,一幅准备受批评的表情。突然,我很想知道孩子们究竟在玩什么玩得那么开心,便什么话都没说,在他们旁边找了个空位子坐了下来。一坐下来我就明白了其中的缘由。原来,我们班的录音机声音有点小,以至于坐在后面的孩子根本听不清录音机里讲的是什么,于是他们干脆自发玩起了游戏。了解了孩子们行为背后的原因,我释然了,我对孩子们说:“今天我们班的录音机声音很轻,很多小朋友听不清故事,我们就改成手指游戏吧。”我关掉录音机,和孩子们玩起了手指游戏。
    这件事给了我很多启发,一方面孩子的“出格”行为是有原因的,如果教师只凭主观判断,往往会误解孩子。当我们组织了自认为很有意义的活动,而孩子参与率不高时,我们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走到孩子的位子上去耐心的观察和了解,并及时引导和调整。另一方面,教师平时应该鼓励和引导孩子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感受,以便尽早发现并解决问题。


                      


上一篇:
下一篇:幼儿园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做有思想的老师专题征文

·专题2信息无
 
 · 福禄贝尔(Friedric [35726]
 · 蒙台梭利?蒙特梭利?蒙台梭 [26635]
 · 李淑英—蒙台梭利专家 [26120]
 · 专家名片—卢乐山 [21910]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专题报道 | 图片新闻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 中国幼儿教育专家协会版权所有 2000-2010
地址:北京西三环北路105号 邮编:100000
电话:010-57293993 邮箱: server@cceea.org QQ: 964917677
页面执行时间:187.500毫秒  [后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