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郭永福常务副会长致开幕词
尊敬的柳斌同志、顾明远会长、安德烈·罗伯弗洛尔德(André Roberfroid)主席、卢乐山教授,尊敬的各位嘉宾,亲爱的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由中国教育学会主办、蒙台梭利国际教育培训中心承办的“蒙台梭利思想与中国文化之融合”儿童少年教育高峰论坛暨课题启动仪式今天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了。这次论坛的主题为“蒙台梭利思想与中国文化之融合”,目的在于将中国文化元素与蒙台梭利思想整合起来,创造适合我国的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为了更好地整合社会各界资源,共同开展蒙台梭利教育、教学研究,造福于中国广大的儿童和少年,中国教育学会建立了“蒙台梭利思想与中国文化之融合”课题。蒙台梭利教育始于1907年,如今已在180多个国家广泛应用,自1994年引进中国,因其自身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十五年来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中国教育学会成立于1907年,现有分支机构50个,单位会员53个,是目前全国最大的教育学术团体。“蒙台梭利思想与中国文化之融合”作为中国教育学会的重点课题将在全国知名教育家顾明远教授主持下,与国际蒙台梭利协会以及其他国内外教育学术机构密切协作,有计划地推动全国性的蒙台梭利教育科研和实践活动。基于中国教育学会与蒙氏教育的共同宗旨,我们今天在这里举办论坛和开题仪式。下面,请允许我荣幸地介绍此次论坛到会的嘉宾,他们是:中国教育学会顾问,全国人大原常委,原国家教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柳斌先生;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教育家顾明远先生;现任国际蒙台梭利协会主席,曾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日内瓦办事处主管安德烈·罗伯弗洛尔德(André Roberfroid)先生;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全国妇联原副主席,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原会长,中国幼儿教育的先行者,著名学前教育家卢乐山女士;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马建华先生;全国妇联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副主任刘小平女士;中国教育学会“蒙台梭利思想与中国文化之融合”课题专家组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学前教育专家梁志燊教授;中国国际蒙台梭利教育培训中心主任郭景皓先生;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焱女士;中国教育学会秘书处学术室主任王燕女士;中国教育学刊副主编杨太清先生;浙江省省级机关武林门幼儿园园长陈爱娣女士;现任国际蒙台梭利协会官员梅根·泰恩(Megan Tyne)女士;蒙台梭利职业教师培训的高级培训师、讲师,国际蒙台梭利协会考官香农·海尔弗里奇(Shannon Helfrich)女士;美国德克萨斯州0~3岁课程培训师,国际蒙台梭利协会的考官、顾问、讲师,学术研讨会的组织者玛利亚·特蕾莎·维达莱斯(Maria Teresa Vidales)女士。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向各位嘉宾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下面,有请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先生为本次大会致辞,大家欢迎!
顾明远先生致辞
尊敬的罗伯弗洛尔德主席,尊敬的柳斌主任,尊敬的卢乐山女士,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蒙台梭利思想与中国文化之融合”的开题以及论坛,让我代表中国教育学会向来自国际蒙台梭利协会的朋友们,向各位嘉宾、各位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最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公布,正在全面征求意见,规划纲要的制定从开始组织到现在已经有一年半的时间,有上千名专家参与调研,在国内外广泛征求意见,经过一年半的时间到今天正式公布并再一次在全国范围内征求修改意见,我们这次会议刚好在纲要公布征求意见的期间。规划纲要对学前教育给与了特别的关注,专门有一章讲到了学前教育。同时,纲要里面还专门有一章讲到要扩大教育的开放,提出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蒙台梭利思想与中国文化之融合”课题的开题会,可以说正是贯彻了规划纲要的精神。蒙台梭利是上个世纪初世界著名的幼儿教育专家,原本是意大利罗马大学附属精神病学的医生,她在护理残疾和低能儿童的实践当中认识到造成儿童智力缺陷的主要原因是教育问题而不是医学问题。她创造了一套发展幼儿智力的方法,并且在罗马举办了“儿童之家”进行教育实验,力图以医学、生理学、心理学为基础,以直接观察的方法建立科学的教育学。她认为每个儿童都具有天赋的潜能,教育的任务就是要让每个儿童的潜能在适宜的环境中得到发展。教师要了解儿童、尊重儿童,给儿童学习以自由,帮助他们实现自我教育,成为具有自动性、能深入生活的人。她强调儿童感官训练和肌肉的练习,并设计了一整套训练感官活动的教具和发展动作的器械及设备,制定了使用的规则。蒙台梭利的教育方法成为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流派,并在全世界得到传播。长期以来,教育界对蒙台梭利教育方法是有一定的争议的,有的人认为她的方法主要适用于残疾和弱智儿童,不适用于正常的儿童;有的人认为用诸多的教具和器械来训练儿童并非是最好的方法,并且有许多教师也不大了解机械的作用和使用的方法。因此,在20世纪中,蒙台梭利教育法曾经被冷落了半个世纪。但是,尽管如此,仍然有一批教育界专家研究推广她的方法。1980年,我曾经应日本蒙台梭利教育研究所所长的邀请到日本去访问,曾经访问了他的蒙台梭利教育研究所,和他进行了交谈。1987年,我们和梁志燊教授去美国曾经参观过蒙台梭利的幼儿园,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了蒙台梭利的教具,并看到了儿童在“玩”这些教具,我觉得这些教具是有益于儿童的智力开发的。当然,她的方法比较难于掌握,幼儿园的老师需要经过严格的培训,并且持有证书才能上岗(在美国)。由此也可以看到,蒙台梭利教育法具有它的科学性、拓展性,需要认真研究,了解了它的特点和掌握了一套方法才可以实施。我对蒙台梭利教育法了解得不太多,但是我认为任何一种方法后面都有一些指导的思想,因此,我们在试验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时候,不能由方法论方法,应该研究方法背景的指导思想,才能真正把握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实质,真正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我国过去长期以来都是以苏联的幼儿教育为样板,以幼儿教育的指南为指导实施幼儿教育。当然,苏联的幼儿教育也有它的特点和特长,也应当吸收,但忽视了对其它流派的学习,从而使我国幼儿教育比较僵化、单一。改革开放以后,引进了许多西方的幼儿教育理念,开展了各种试验,我国的幼儿教育呈现了生气蓬勃的气象,形势十分喜人,蒙台梭利教育法就是其中的一种流派。由卢乐山、梁志燊等等教授介绍到我们中国之后,在我国越来越多的幼儿教育中开展了试验,特别是国际蒙台梭利协会在中国设立了办事处,在杭州的幼儿园已经有了几年的实践,取得了很好的经验。但是,任何有益的外国教育理念和经验都要经过本国的移植和传播,在本国的移植和传播就必须要经过与本土文化的融合,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优势,成为本土化的理论和实践。中华文化是一种具有巨大包容性的文化,从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到,中华文化是吸收了许多外来文化而形成的。但这种文化的融合,要经历一个冲突、改造、融合的过程,也就是创新和本土化的过程。比如说佛教,本来与中国文化是格格不入的,佛教主张“出世”,中国儒家文化主张“入世”。佛教主张离开父母、家庭,儒家主张孝敬父母,但是佛教传到中国以后,经过冲突、改造和融合,佛教反而在中国发扬光大,在印度反倒已经消失了。可见,任何一种外国的思想、理论,介绍到中国以后,经过一番冲突、改造和融合,才能够真正吸收为本土化的理论。教育也是这样。我们吸收国外的教育理论要经过跟我们中国本土文化的冲突、改造、融合,为我们本国的教育服务,使它本土化。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们引进了许多外国教育理论流派,对我们的教育观念的改变,教育方法的改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至今并没有一种教育理论真正与中国文化交锋和创新,真正成为本土化的理论,现在我觉得我还没看到,这种流派真正融合以后成为我们中国本土化的教育理论。所以这次,中国教育学会与国际蒙台梭利协会、中国蒙台梭利国际教育培训中心协作,开展“蒙台梭利思想与中国文化之融合”的课题研究,意义就特别重大。就想在蒙台梭利教育思想在中国的本土化的问题上做一些实质性的探讨,并加以实践,我们在幼儿园里,我们已经讲过杭州武林门幼儿园已经实践了多年,我们也要一边探讨,一边实践。所以,这个课题是具有理论价值、理论意义的。我希望这个课题能够做到专家与第一线老师的集合,中国专家与外国专家的集合,取得预计的成果。我祝大家在工作中成功,祝大家身体健康。谢谢大家。 安德烈·罗伯弗洛尔德先生致辞(英文稿)
Mr Liu, Mr Gu, Mr Guo, Professor Lu, Professor Liang, it’s an honor indeed,as represent of the Association Montessori Internationale, to be here with you. In deed the project that you are about to launch here is an enormous challenge, which we are very proud to be associated. It is as important as the future of the new generations in China. And,not long ago, I read a word by president Hu Jintao, who were saying that I think gives us the sense of challenge we have and I am quoting here. He said that the worldwide competition on national strength is a competition for talents, and especially for innovative talents. That is what education is all about, promoting talents of the young generation. And, as Montessorians, we are particularly pleased, to observe that you have two main priorities. The first one is that you believe as we do that early education is essential for the success of young people. If I mean, as the example to give a few numbers, between 1990 and 2006, the enrollment of pre-primary schools in Korea has moved from 55% to 95%, in Japan ,from 48% to 85%, in the United States, from 63% to 61%,and in China, from 22% to 39%. So, these may tell us that China is on the right track. You have doubled it in 15 years, and the challenge you have here is that you need to redouble again, in less than 15 years. It must require massive, massive efforts, and the challenge to combine, numbers with quality. That means, it requires enormous/big efforts to reach the numbers while maintaining the balance between the numbers and the quality. As the Association Montessori Internationale we have developed, a training process that we know about quality is excellent. We, have to learn from you about how to deal with the numbers, to multiply the participants, that something you know better than us. So, we are very happy to be in a situation that we are able to combine our expertise. The second priority that you have put yourself is you want education, particularly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to be center on the child himself,not on the teacher. That is the very root of the Montessori discovery, which is the energy, the talents exists within the child and it is the role of the educators to hang the child to bring it up and develop its whole potentiality. After a little more than 100 years of our experience in many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we know that this principle is not only true, but it was, it deadly was the best with our little children. To build on our experience around the world, to build on the experience of China, to adopt this principle in the chinese conditions, including our particular issues, like language, like materials, like how the practical life is being organized in the chinese environment. And I can honestly say that we are extremely happy and proud to have the chance to participate in an efforts that I am sure will leave a memory in history of the fastest grows of Montessori Education in the history of the world. And again, I want to say thank you, for giving us the opportunity.
安德烈·罗伯弗洛尔德先生致辞(中文稿)
尊敬的柳斌主任,顾会长,郭会长,卢教授,梁教授。我很荣幸能够代表国际蒙台梭利协会参加本次会议。事实上,中国教育学会即将开展的“蒙台梭利思想与中国文化之融合”课题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试验,国际蒙台梭利协会为能够参与此项目并与学会合作感到非常骄傲。这是关乎中国未来一代的重要课题。不久前,我读到了胡锦涛主席的一段话,在这里我想引用。他说,“全球范围内国力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尤其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 这就是关于教育的全部——促进年轻一代的智力发展。作为蒙台梭利人,我们特别高兴,我们发现我们具备2个优势。首先,大家都认为并相信早期教育对年轻一代的成功是非常重要的。我可以举出几个有数据证明的实例。1990年到2006年期间,韩国幼儿教育幼儿入园率由55%上升到95%;日本由48%上升到85%;美国由63%下降到61%;而中国,由22%上升到39%。这些数据告诉我们:中国正处在正确的发展道路上。在短短十五年间,中国幼儿教育入园率提高到了原来的两倍,成绩是显而易见的。但当前中国面临的最大的挑战就是要在未来十五年间,幼儿教育入园率保持持续增长、保持继续翻翻。这就需要中国付出极大的努力,与此同时也伴随着数量和质量的巨大挑战。也就是说,在达到较高入园率的同时,又要维持数量和质量之间的平衡,即追求数量的同时又要保证质量。国际蒙台梭利协会致力于提供优质的教师培训,这一点我们的成绩比较突出。同时,我们需要向中国学习,学习如何提高注册人数,怎样使注册人数增倍。在这些方面,中国比我们做得好很多。所以,我们十分高兴能够与中国教育学会合作并且整合我们双方的资源。第二个优势就是中国的教育,尤其是幼儿教育是以幼儿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这也正是蒙台梭利教育的基础,即发现了存在于儿童自身的能量和天赋,教师所要做的就是使这些能量和天赋得到全面的体现和发展。很多国家都实行了蒙台梭利的教育。经过100多年的发展,我们相信蒙台梭利教育的理念不仅仅是正确的,更是可行的,它是最适合幼儿的一种教育方法。以世界发展蒙台梭利教育的经验为借鉴,以中国本国发展蒙台梭利教育的经验为基础,在中国环境背景下采用蒙台梭利教育的原则,解决一些具体问题,非常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如语言、材料,如何在中国教育环境背景下将蒙台梭利教育原则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总之,我们非常高兴能够参加这个课题并且通过这个课题促进蒙台梭利教育的继续发展。我相信,此次论坛和我们即将开展的课题将为蒙台梭利教育发展的历史上涂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最后,再次感谢大会给我这次发言的机会,谢谢!!
卢乐山女士致辞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嘉宾和各位同行们大家好! 前不久,我读过一本书,书的作者说他曾经参观过一所蒙台梭利的幼儿园,他所看到的是一些非常漂亮的、非常高档的蒙台梭利教具和设备。但是,很遗憾,他没有看到蒙台梭利的精神。他说,现在世界各国蒙台梭利的学校和蒙台梭利的幼儿园逐渐地越来越多,他们用了蒙台梭利的名义,但是没有体现出蒙台梭利的精神实质。也就是说,他们没有真正理解,甚至是误解了蒙台梭利的核心思想和它的精神实质。我觉得这种情况在我们国家也还是存在的,因为我们都知道蒙台梭利的教育不仅仅是一些有特殊意义的、很吸引儿童的教具和设备,也不仅仅是一些专门的方法,也并不是只要求儿童在其中学习一些知识、技能,当然这些都是必要的,也是应当肯定的。但是这些只是实现它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一些手段,如果我们仅仅学习它一些表面的做法,而忽视了它的基本思想、理念,它的教育原理、原则,那就会变得盲目接受或者机械模仿,我们在工作中,就会墨守成规、循规蹈矩。我们做了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要做,这样就会形成一种偏差,甚至影响到人们对蒙台梭利教育的误解。我们都知道,蒙台梭利一生都在从事教育改革,她在广泛地学习了前人的经验,认真地研究、思考之后,又结合了自己的实际工作,经过多年的研究,她提出了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一整套的教育体系。她自己也曾经说过:“我自己的工作主要是接触,也就是吸收别人的研究,但是我要独立于他们,我要使我的工作继续前进而不带有任何偏见。”所以她认为她的教育是向前的,是发展的,也就是说不是静止的,是动态的。我们知道一切事物都要向前发展,所以蒙台梭利的教育也要不断地发展,否则它就没有生命力。所以,她自己也说:“我的工作只是一个开始,要由别的人——后人,去发展它、继续它。”我们觉得蒙台梭利的教育是应该不断向前发展的。蒙台梭利在1933年,在伦敦的一个教师培训班上,她曾经说过:“我们已经给了儿童自由,现在就应该给成人自由。”她所谓的成人,我觉得指的就是教师。我们都知道蒙台梭利所谓的给儿童自由,是要在一个有准备的、一个特殊的环境之内让儿童自由发展。所以我理解,她所谓的给教师自由就应当是在不偏离她的教育思想,不偏离她的教育理念、教育原则和教育观点的前提下,可以自由地创造,发挥个人的创造性。所以,今天我们的研究课题就确定为“蒙台梭利思想鱼中国文化之融合”,我觉得这就是对蒙台梭利教育的发展。也就是要让她的教育思想为我们中国的孩子们服务,使得她的教育思想在我们的土地上也能够不断地发展、前进。所以,我们就应该全面地、彻底地了解她的思想,只有理解了我们才能发展它,也只有发展了蒙台梭利教育才能够适合我们的需要。所以,我觉得这次我们选择的题目是非常合适的。这次我们的课题得到很多专家、学者,特别是领导同志们,还有国际上的同行们对我们的支持,对我们的帮助。所以,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去做,我们做的过程就是要多学、多研究、多思考、多实践,我们要自己把蒙台梭利的思想搞清楚,搞透彻,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就可以去大胆地创新,使得我们的工作取得非常好的效果。这是我的一点希望,谢谢大家!
柳斌先生致辞
尊敬的顾明远会长,尊敬的安德烈先生,尊敬的各位来宾,非常高兴能够有机会出席今天的开幕式。本来没有准备讲话,但是到这个场合,觉得还是有一些想法,想跟大家一起交流和讨论。中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已经广泛地征求了意见,已经公布。取得的一个重要进展之一就是很多人建议要把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范畴,但是看来这一点还没有能够得到接受,但至少“今后十年要大力发展学前教育”这一条已经非常明确了,而我相信通过纲要的制定,学前教育事业在今后这十年当中,会有一个很大的发展。这个发展,当然意味着数量的增加,但同时,我觉得应当是意味着质量的提高,光有数量的发展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伴随着质量的提高。刚才卢乐山教授虽然是很简短的发言,我觉得她是非常重视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这个问题。确实如此,现在不仅仅是幼儿教育,在全国中小学教育乃至高等教育都很重视优质教育资源,但是一讲到优质教育资源,更多是重视要有好的校舍,要有先进的设备、设施,要借助一些电化教育的手段,远距离教育的手段,这些东西。而在如何促进教育的科学性,提倡教育的合理性这些方面考虑得很少。中国的学前教育当然有一个很大的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也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我前不久到上海,上海市的谢丽娟同志,老教育工作者,原来的上海市副市长,分管教育的,她就给我讲:“柳斌同志,最大的问题是:孩子们生活得不快乐。”她说她的第三代上幼儿园,她觉得不快乐,还有一个上小学的,她说不快乐。为什么不快乐?负担过重。而我们杭州有武林门这样好的幼儿园,但是杭州也还有“西点男子汉”学校,也还有孟梦堂啊,良莠不齐啊。有的学校可能很好,有的幼儿园可能很好,有的幼儿园可能实行的是与教育背道而驰的一系列东西。所谓西点男子汉学校,家长跟学校是要签协议的,这个协议就是说要授权学校可以体罚学生、可以灌辣椒水、可以罚站、可以打屁股。这套东西跟我们的教育简直是背道而驰啊,这怎么能够是科学的教育呢?这又怎么能够是合理的教育呢?当然这是极个别的例子,但更多的例子是在学前教育阶段迫使学生大量地学习小学的知识,识字、作算术、还有其他各种小学阶段的训练,这就不是个别的了,这是很普遍的现象。所以,现在不仅仅是中学有一个要解放孩子的问题,在幼儿阶段,在一些地方,在一些家庭里,同样存在着解放孩子的问题。所以,我觉得,我们引进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引进她的教育思想是非常合适的。当然,我们从中国文化传统来讲,其实我们也有很多优秀的教育理论是值得很好地继承和总结的。所以,你们这个题目我觉得很好,就是“蒙台梭利思想与中国文化之融合”。这个课题的落脚点我觉得是非常之好的。其实我们中国也有许多非常优秀的儿童教育家,比如讲鲁迅的儿童教育思想就很进步,陈鹤琴先生的儿童教育思想就很进步,陶行知先生的儿童教育思想就很进步。陶行知先生发表的一篇文章,我看看距离现在已经70年了,他提出要解放孩子的头脑,解放孩子的嘴巴,解放孩子的双手,解放孩子的时间,解放孩子的空间。他谈到解放孩子的嘴巴的时候就强调要让孩子更多地提问题。孩子本来问题就很多,因为他正是处于从“无知”到“有知”,从“知之甚少”到“知之较多”的成长过程之中。但是我们的家长,我们有一些家长,有一些教师,偏偏就不许学生提问,而且怕学生问。过去,封建社会过年的时候在门上要贴一张条子叫“孩童言语百无禁忌”,就是怕孩子讲错话,嘴巴没有解放啊,封得紧紧的。所以,陶行知说:“要解放孩子的嘴巴”,他说:“只有让学生提问,学生才能学会思考,会提问、会思考才会有创造性。”所以他在说解放孩子的嘴巴的时候,他就有一首儿童诗:“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你看,陶行知先生讲得多么的好。现在我们老师说,中国为什么没有诺贝尔奖获得者?从小就不让孩子提问,不许提问,他怎么学得会思考?提问是一个思考的起点,没有思考他怎么能够提问?他提问就是因为他在思考。没有思考怎么会有创造?怎么会有创新?那怎么会有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出现呢?所以,我觉得我们确实缺乏像蒙台梭利教育这样进步的教育理念。所以,我们一定要引进来,而且与中国的文化传统当中的优秀的东西结合起来,而且不仅仅是要把这种进步的教育理念结合起来,融合起来,而且要与中国教育的实践结合起来。用这样进步的理念、科学的理念、合理的理念去改造现在存在于中小学乃至学前教育一些地方的一些不合理的东西、一些陈旧的东西、一些过时的东西、一些违反儿童少年发展规律的东西,这个任务我觉得还很重。通过我们这样的课题,我们会产生很好的效果,我们会取得好的成果,有了这些成果我们拿来去培训我们的老师,会产生更广泛的影响。但是我觉得我们首先还要做,还要培训校长、园长,甚至于还要培训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干部,要让他们都能够学习并接受科学的教育理念、合理的教育理念,我们只有用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育理念、合理的教育理念武装起来,加上良好的教育设施和条件,我们才能够使我们的教育质量逐步得到提高。这样才能够使我们的教育能够真正回归以“育人”为本。现在哪里是以“育人”为本呢,现在是以“分数”为本,现在是以“考试”为本,现在是以“文凭”为本。如果以“文凭”为本、以“分数”为本,以“考试”为本的局面不能够突破,我们就很难在教育改革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上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事业都需要一个非常良好、非常有效率、非常有活力的教育体系的支撑。我想就让我们更好地把我们的课题做好,为我们的教育事业做出我们新的、更大的、更好的贡献。我就想说这么多,谢谢大家!
|